参考消息网7月11日报道(文/张熠柠 陈向阳)时值中国与埃及关系蓬勃发展之际,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7月10日举办首次中埃古代文明对话会,并发布《中埃古代文明对话会——黄河与尼罗河文明合作倡议》。
此次对话会吸引了中埃两国文化、学术及外交领域近90位嘉宾。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介绍,这也是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历史上首场中国与阿拉伯文明主题的平行论坛。
此次对话会实现了黄河文明与古埃及文明的人文交响,是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推动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存与和谐发展的务实举措。会上发布的《倡议》强调深化文明互鉴、加强考古文博合作及拓展人文经济纽带,推动文明智慧转化为发展动力,为人类多元文明共同繁荣提供示范。
来自中国山东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卢克索大学、卢克索博物馆,以及英国杜伦大学等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就“文明和合:从交流互鉴到共生未来”“考古合作:点亮文明交流新旅程”“大河文明: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三大议题展开脑力激荡。
苏伊士运河大学孔子学院埃方院长哈桑·拉杰布强调,儒家“和而不同”思想与古埃及“玛亚特”(真理、公正、秩序)理念在追求社会和谐、道德规范上深刻相通。他分享了孔子学院在促进中埃青年文化交流、增进相互理解方面的实践成果,呼吁加强教育合作平台建设,推动文明互学走向共建。
展开剩余48%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全球南方研究院)院长徐宝锋教授表示,中埃作为两大古老文明,其关系最深厚的底色在于文明的互鉴与休戚与共,中埃应坚定文化主体意识,共同构建“全球南方文明话语体系”,以文明对话为支点打造新型人文共同体,共同讲好“人类的故事”。
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介绍,本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期间选择埃及作为深度对话伙伴,是基于中埃文明的共通性与中埃合作的现实性双重考量。当前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下,山东与埃及的合作成果丰硕:海尔智造、中国重汽扎根埃及;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与埃及高校深耕文化、共育人才。此次对话会立足深厚的历史渊源与丰硕的现代合作成果,激活古老智慧,探索中国与埃及如何携手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创新性的“文明方案”。
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院长罗林教授送给埃及卢克索博物馆馆长阿拉·埃尔·门沙维的礼物:中文意为“互惠”的阿拉伯文书法卷轴。(张熠柠 摄)
发布于:北京市线上最大的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