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上海出台《关于推进上海市员工制家政企业职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行动方案(2026—2028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持续提高家政服务人员综合素养,畅通职业发展通道,提升上海市家政服务职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力争用三年时间,培育一批员工制家政企业。
《行动方案》提出了四个方面15项主要任务,一起来划重点——
构建全链条职业化体系
推进院校专业人才培养
鼓励院校在相关专业中开设家政管理服务相关课程;支持开展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培养;鼓励与对口帮扶地区或劳务输出地区开展跨区域合作,培养家政服务人员。
强化职业技能提升
支持员工制家政企业开展各类培训;员工获得家政服务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可按规定享受技能提升补贴;鼓励家政服务人员考取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优化薪酬分配机制
引导企业完善薪酬分配制度,将技能水平、服务质量与薪酬收入、福利待遇、岗位晋升等挂钩,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鼓励企业与员工签订长期稳定的服务协议,对表现突出的企业给予支持。
培养中高层次家政服务人才
建设高技能实训中心,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将家政培训纳入“一区一品牌建设”,鼓励员工参与技能竞赛。
实施全过程标准化管理
提升企业管理标准化水平
在员工制家政企业中全面贯彻落实家政服务领域行业标准;支持企业自主开发运营信息化管理平台并给予支持。
制定重点领域团体标准
组织制定养老照护和母婴护理等重点领域团体标准,支持发布应用企业标准并给予奖励。
完善申报与核验机制
制定员工制家政企业申报条件和核验指标,每年开展申报核验工作,对达标企业给予奖励。
加强全方位规范化建设
强化职能部门协同监管
建立健全市级层面协调机制,统筹推动家政行业发展。
落实区级属地管理责任
各区制定支持方案,将家政服务纳入民生实事,加强日常管理,支持家政企业进社区设服务点。
发挥行业协会指导服务职能
加强行业自律,优化信用评价,健全服务纠纷调解机制,完善合同示范文本,引导企业建立内部监督机制。
完善良好行业生态体系
落实税收政策
支持员工制家政企业按照规定享受家政服务收入免征增值税等优惠政策。
提供融资支持
通过“政府+担保+银行”联动合作,为员工制家政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服务。
加强住房保障
鼓励各区利用国有闲置资源等城市现有设施,用于员工制家政企业改造建设员工集体宿舍,多渠道解决家政服务人员住宿问题。
优化保险补贴
探索允许员工制家政企业为其员工制服务人员优先办理工伤保险;鼓励企业为员工购买商业保险产品,并给予企业补贴。
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挖掘培育员工制家政企业以及服务人员先进典型;提升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认同度。
用员工制重塑家政行业
有媒体评论认为:
家政服务,一头牵着民生福祉,一头系着就业大势。这道题,上海正在尝试新的解法。
员工制意味着家政员将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获得社保保障、系统培训和职业晋升通道。这不仅是身份的转变,更是将零散服务纳入现代企业管理的质变。
这份《行动方案》,是上海超大城市治理的又一创新探索,意在重塑行业生态。当服务质量可追溯、纠纷处理有机制,消费者才能从“找不到、不满意”的焦虑中解脱。家政提质非一日之功,期待政策持续发力,更期待市场用脚投票——让好服务获得好回报,形成良性循环。
(综合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官网、上海发布、劳动报、上观新闻等)
工人日报客户端【打工新鲜事儿】第1362期
线上最大的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